安徽:“一头牛”跑出新赛道

  扩规模, 布局“牛赛道”

  初春的皖北,乍暖还寒。3月5日,记者驱车行驶在利辛县阚疃镇郊外,差不多每隔三五公里,就能见到一两个标准化养牛场。当地干部告诉记者,这是利辛正在冲刺新赛道――肉牛养殖。

  走进一家名为善德畜牧的养牛场,牛舍里一排排半大牛犊膘肥体壮,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。见到记者一行,养牛场负责人任景利伸出粗壮的大手。“一个棚子有400多头牛,主要品种是西门塔尔、利木辛,目前养牛场已经建成了十几个牛棚,存栏约5000头,随着剩下牛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,年出栏肉牛可达1万头。”任景利告诉记者,他祖籍安徽利辛,生在黑龙江,在黑龙江从事肉牛养殖已经30多年,去年安徽省到东北招商引资,他和弟弟看好安徽的政策和市场,都过来投资建厂。

  “县里拿出了真金白银,建厂有贴息贷款,牛舍有补贴,养牛又有‘活体贷’,还能上保险。前不久一头1000多斤的大牛病死了,保险公司赔付了一万多元哩。”在任景利看来,利辛背靠长三角大市场,交通便利,适合肉牛养殖。当地政府鼓励养牛,推出了“牛十条”政策,招引养殖企业投资。他看好肉牛市场的长期前景,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,并投资建设了屠宰厂。

  在阚疃镇,大大小小的养牛场有28个。阚疃镇党委书记武龙峰介绍,当地正奋力打造“徽牛第一镇”,目前正在建设的万头养牛场还有十几个,预计2024年底肉牛存栏可达6万头,2027年底肉牛存栏可达10万头。该镇还引进年屠宰加工2万头肉牛屠宰厂项目1个、年产50万吨优质牛饲料加工项目1个。

  利辛县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,土壤肥沃,适宜农牧业发展。养牛历史悠久,肉牛产业基础良好。近年来,该县积极响应省委“秸秆变肉”暨肉牛振兴计划,加快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“大粮仓、大肉库、大厨房”的号召,落实“种好粮、养好牛、做好菜”、“双30”农业产业发展思路,把肉牛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加快肉牛全产业链发展,全力做大“牛产业”,打造肉牛金三角生态圈,以“一头牛”开辟乡村振兴新赛道。

  截至2023年底,利辛县肉牛规模养殖场365家,肉牛饲养量12.5万余头,均位居全省前列。2024年该县肉牛饲养量力争增加10万头,未来3至5年,全县肉牛出栏达30万头,领跑“牛赛道”。

  为做好“粮头食尾”“畜头肉尾”“农头工尾”增值大文章,2023年,我省启动实施“秸秆变肉”暨肉牛振兴计划,加快打造千亿级绿色食品肉牛产业。截至2023年底,全省肉牛饲养量168.8万头,肉牛规模养殖场1324家。今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,继续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,提出深入实施“秸秆变肉”暨肉牛振兴计划,构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,力争肉牛饲养量达200万头。

  抓繁育,提升种源生产能力

  种源是农业的芯片和核心竞争力,肉牛养殖也是如此。良种繁育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。

  有关专业人士表示,繁育能力薄弱已成为抬高整体成本、放大产业风险的突出制约,应从源头着手做好强根基、稳链路、防风险、增效益工作。

  宿州市��桥区农业工作人员反映,目前架子牛购买价格接近8000元,育肥12个月成本9000元左右,700公斤成牛出售的市场行情大概2万元,利润较薄、勉强保本。希望已规划的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、种公牛站和保种场能尽快发挥作用,真正把我省的肉牛繁育能力提起来,使远程调牛减下来,让养牛户少花钱、多盈利。

  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表示,利辛县坚定贯彻落实省委“秸秆变肉”暨肉牛振兴计划,加快肉牛全产业链发展,“抓种抓母”,聚力繁育屠宰,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。

  根据我省《关于实施“秸秆变肉”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》,加快构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,提升全省肉牛种源生产能力。对此要发挥好龙头企业在构建良种繁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,高起点谋划建设国家级核心种公牛站,逐步扩大能繁母牛规模,努力提升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的核心竞争力。

  在利辛县望疃镇长河村,安徽欣浩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投资的肉牛核心育种场即将启动建设,这片占地约260亩的区域,包括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、国家级种公牛站、冻精胚胎实验室3个子项目,计划今年8月份建设完成。

  欣浩翔公司运营管理负责人严家虎告诉记者,项目建成后,企业将拥有核心群母牛1500头,品种包括和牛、利木辛、华西牛、肉用西门塔尔牛等,核心种公牛200头,扩繁群母牛3000头、年产优质核心群种牛约2000头、年产冻精约400万剂。

  张吉明说,通过加强肉牛种质资源研究、保护和利用,大力提升肉牛种质,建立和完善肉牛繁育体系,解决肉牛产业发展的“卡脖子”问题,逐步探索建立安徽肉牛种业创新体系。

  强加工,延长产业链条

  在临泉县的安徽宝临食品有限公司,牛肉被切割分块后,根据不同标准分成不同等级,做成牛排牛腩等单品,共有9类30多个品种,包括新鲜牛肉、分割牛排、牛腩粒等,以满足市场需求。

  “屠宰利润是养殖利润的1.7倍,深加工是养殖的2.8倍。做活‘畜头肉尾’增值大文章,企业在赚取可观利润的同时,也促进了牛羊产业实现养殖、加工、销售一体化发展。”临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
  “农业不加工,等于一场空。”加工业是实现“头尾呼应”的关键环节。我省着重加快构建肉牛屠宰加工体系,引导屠宰加工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,推动就地屠宰。加大肉牛产业“双招双引”,大力发展精深加工,延长产业链条,提升产业附加值,加快肉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。

  “今年牛价走低,活牛市场价只有13元一斤左右,而养殖成本超过了12元一斤,利润微薄。屠宰后牛肉可以卖到33元左右,利润进一步提升。”安徽利木辛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广明表示,目前当地缺少大型屠宰场,主要是分散的小屠宰点,加工能力依然不足。

  “要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,从卖牛到卖肉转变。加快肉牛全产业链发展,利辛县重点抓两头,一手抓繁育,一手抓屠宰加工。”张吉明说,去年利辛县规划建设了3个规模屠宰场,今年有望全部建成,建成后年屠宰能力可达20万头,可以基本解决县域内屠宰需求。随着屠宰场的投用,肉牛全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。

  同时,利辛县注重“链”上延伸,加快全链条布局,积极推进安徽真牛牧业有限公司、杭州欧岸食品有限公司、龙江元盛和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10万头肉牛深加工项目、利辛县千喜鹤中央厨房药膳预制菜项目落地投产。通过延伸产业链、打造供应链、提升价值链。

  阜阳市大力推进肉牛全产业链发展,抓招商、上项目,着力打造高品质肉牛生产加工供应基地,循“链”招商,市领导多次带队赴吉林、北京、上海等地考察招商。

  截至去年底,该市规上牛肉深加工企业12家,肉牛全产业链产值约110亿元、位居全省第一。全市在谈、在建肉牛产业重大项目63个、投资总额1471亿元。与长春新牧、内蒙古合牛牧业等企业合作的总投资31亿元“一站一场一中心、一市一街一基地”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加快推进,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30亿元,“中原牧场”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。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暂无相关文章

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

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